2015年1月7日,新年伊始,由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主办,北京阳光知识产权与法律发展基金会协办的“2015年全球化与知识产权的新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四十余位知识产权精英济济一堂,共论全球化与知识产权的新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刘春田教授主持会议,中国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美国驻华大使马克斯•博卡斯(Max Baucus)、美国商会全球知识产权中心总监史爱莲(Ellen Szymanski)出席会议并致辞。
阎晓宏副局长指出,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已经进入使用、保护、管理并重的阶段,2012年我国版权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国GDP的6.87%,对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做出重要贡献。中国正在摆脱依靠资源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进入依靠创新成果来推动发展的新阶段。在新形势下,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还应不断完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要而必要,中国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公众知识产权意识仍有待提高。
马克斯•博卡斯大使指出,知识产权是经济进步的基本要素,知识产权制度是认可和奖励人类创造与创新精神的制度。通过中美两国企业、学术机构、政府间的合作和相互学习,能够找到良好的方法克服两国创新者的潜能在国内外面临的限制。
座谈会上放映了由美国商会制作的反映中国知识产权状况的短片《创意与创新:中国转变与发展的分水岭》。史爱莲总监介绍了短片的背景、主题和重要意义并对短片中的受访者和观众表示感谢。她指出,中国处于发展的转折点,协调与合作对未来的创新至关重要。中国的知识产权政策不仅影响在华外国企业的经营,也影响本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成功。
与会专家围绕该短片以及“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产权国际协调与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宋鱼水、郑胜利、曲三强、裘安曼、张平、周林、冯晓青、崔国斌、马晓刚、王海波、杨旭日、卡波斯、雷德、柯恒、普瑞斯特等专家以及产业界代表做了精彩发言。刘春田教授在总结中指出,该短片客观、理性地反映了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挑战和期望。中国知识产权界既要感谢美国同仁的鼓励,也应当理性地认识到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与美国的发展仍未处于同一阶段,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仍处于初建状态,面临着诸多困难、问题与矛盾,在新的一年中要带着既有成绩和信心继续前行。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驻北京联络处官员张俊琴,参加中美知识产权学者对话的原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司长尹新天先生、北京务实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主任、原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程永顺先生、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院长马一德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李琛教授、原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大卫•卡波斯(David Kappos)先生、原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院长兰德尔•雷德法官(Randall Rader)、美国专利商标局高级顾问柯恒先生(Mark Cohen)、众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炽律师(Tony Chen)、俄勒冈大学埃里克•普瑞斯特教授(Eric Priest),和来自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化工大学、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北京强国知识产权研究院和工信部等机构的学者,还有多家科技企业的专家以及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知识产权报、知识产权杂志等媒体的代表。此次座谈会为中外知识产权专家提供了探讨全球化与知识产权新发展的平台,为我国的改革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贡献出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当天下午,在程永顺、马一德二位教授的陪同下,兰德尔•雷德法官率领美国专家代表团走访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陈锦川副院长介绍了该法院的工作理念、管辖范围、法官成员、改革举措。美方专家对中国的知识产权法院建设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对创建伊始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如此高效的工作成绩表示赞赏。并介绍了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建设以及实施“技术调查官”、“法庭之友”等制度的相关经验。双方表示期待进一步加深交流与合作。
微信公众号:北京阳光知识产权基金会
版权归有:北京阳光知识产权与法律发展基金会